刘宣 官方网站

http://liuxuan.zxart.cn/

刘宣

刘宣

粉丝:406801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刘宣,男,1963年出生于山西,8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90年毕业于油画系壁画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漆艺工作室副教授,从事漆艺及壁画创作、教学工作。作品在众多画册及专业...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刘宣: 丹漆随梦

  记者: 对很多人来说,漆画这种形式不如油画国画来得常见,可否先介绍一下。

  刘宣: 现代漆画从传统漆器脱胎而来,也就五十多年的时间。漆画自第六届全国美展以来才名正言顺登上“大雅之堂”,同油画、国画比自然年轻了许多,但漆画的祖先漆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漆画创作是以天然漆为主要媒材进行的绘画创作,是从已有七千多年历史的漆器装饰艺术中衍生并独立出来的新画种,在本质上是传统漆工艺和大漆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与延续。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漆画运动开启了我国古老漆文化的现代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传统漆艺发展的新思路,乔十光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起的漆艺委员会,也为现代漆画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使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漆工艺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后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也把漆画纳入课程,很多南方地区的美院开设了漆艺专业,漆画现在已经成为现代艺术教育的一门学科。

  记者:二十多年来您创作了很多漆画作品,为何如此钟爱这个媒介?

  刘宣: 我是中原地区土生土长的,对中原地区民间装饰艺术有着很深感情的。考大学前,我在山西曲沃县文化馆做美工,当地是晋国古都,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很多。当我第一次看到两千多年前的器物上的纹饰,就被它们的色彩肌理、历史气息和以画寓意的精神气质所震撼。80年代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后,分别在油画和壁画专业学习。在壁画学习期间,我考察了全国发达地区机场、车站、酒店等公共空间的壁画作品,并参与了大连海运学院室外壁画《郑和下 西洋》和沈阳桃仙机场室内壁画《向太空》的制作,这些经历都使我的写实表现,传统壁画、现代壁画设计以及材料制作方面有了全面提高。毕业前半年,因为东北没有漆画人才,我被学校推荐到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漆画,师从王琥老师,真正算是在对漆画本体语言的尝试实践、制作过程中追求到了自由。世界上最漂亮的黑就是漆黑。漆这种材料是植物的血液,质朴、真诚,很有灵性,可以包容各种材料的介入。俗话说“如胶似漆”,大漆在液态下还是最好的黏合剂。漆的流平性很好,可以平刷,加灰可堆,厚涂可以起皱,有一种特有的肌理。再者漆干固后亦可雕刻……久之,人与漆之间会生成一种默契,因此,我喜欢漆画制作的过程。尽管用大漆成本高昂,制作步骤繁琐,周期较长,有时使用不小心还会过敏,但这些都不能减弱大漆的魅力。

  记者:漆画的创作步骤有哪些?

  刘宣:漆画是以天然漆为主要媒材进行的绘画创作,同其他画种一样,都是通过某种媒材或形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悟和体验。不同点是漆画制作步骤比较繁杂,材料昂贵稀有,制作周期较长。传统上所用的板材一般要请木工制作,然后打磨平整,刮涂生漆,底漆,阴干后再裱麻布、刮漆灰,干固后再打磨平整,然后再涂一道漆,完成漆板的制作,方可进行创作。(现在也有用夹芯板、密度板、高密板等现代材料作为漆板)。木胎完成后,作者可按照自己的想法绘制,工具以漆刮、漆刷为主,应作者的绘画要求与习惯而定。入漆材料为色粉、金属箔粉,镶嵌材料有:螺钿、蛋壳、玉、骨、金属等。在技法上,除描绘之外还可与涂、抹、打、贴、扫、晕、罩、撒、嵌、堆、雕、刻、划、刷、磨、揩、推、擦等传统漆工艺手段结合。技法之多,材料之杂,是其他画种所不及的。因此,漆画可以做出璀璨、清雅、浑厚、朦胧、晶莹、透明、闪闪发光等各种各样的漆艺表情与视觉效果。但是漆画艺术创作的优劣并不是看画里用了多少种材料或多少种技法和做工精细与否,这些都是外在表象,材料再多、再杂也是物质,画面里有没有作者的思想、灵魂、精神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 这些传统的方法是否局限了漆画的发展?

  刘宣:传统工艺方法并不会局限漆画的发展,恰恰相反,如今我们对传统方法发掘得不够,很多好的漆画技法在中国已经失传了,而我们在一千二百多年前传入日本和韩国的漆艺技法,他们一直在保留,这真有点悲哀与无奈。但是这个问题在漆艺界有过不同的说法,就是“绘画性和材料性之争”、“天然漆与合成漆之争”以及“主流与边缘之争”。其所有的分歧本质上都是在如何从不同角度对漆画材料语言进行诠释上。传统如何向现代转型是艺术界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最后争论结果还不得而知,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我认为传统的方法是一定要继承的,在发展中继承,不然今后我们便没有什么可以传承的了。

  记者: 您的漆画创作这10年、20年来,手法、题材上有什么改变?

  刘宣: 我的漆画创作主要是三个类型:一是借助中国元素,运用大漆的深邃、内敛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民族情怀(《九月九》、《信天游》以及两千年西藏考察后创作的《六字箴言》等)。二是借助漆艺语言的表现力,探索提高驾驭大漆的自由度,提升漆艺表现的最大可能性,以及以尝试泼漆自然形成的抽象性图式拓宽大漆的表现力等(《冲虚》、《升》)。三是以大漆为主,尝试综合材料的介入和综合表现手法(《围》、《疆场》)。此外还有一些公共空间装饰的漆画如《华夏之光》、《黄河颂》等。我最早的漆画作品《九月九》和《信天游》在技法上会更多运用变涂、堆漆、媒介物起纹、磨显等漆艺手法,画面构图采用平面分割构成形式,通过几条不同角度的直线把图型分割出来,所画物品是农村常见的油灯、粗布、民窑瓷盘上的大红枣等,并将中国木板年画的门神、九九重阳节等民间符号运用在画面中,有典型的地域特征、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和思乡情怀。

  记者: 任教于视觉传达系,您觉得中国的传统漆画与西方体系下的视觉设计有什么互为借鉴的地方?

  刘宣: 中国漆艺本身就有文化含量,是一个精神的符号,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物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强调地区文化是必然的,这是本土艺术家的立场。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可以求同,但人们并不愿意看到文化的世界一体化。文化互相有区别和差异,才是东西方文化的魅力所在。如果说互相借鉴的地方,那就是在视觉设计方面可以大胆吸收对方的长处,比如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形式语言、构成、电脑辅助设计等视觉形式。我为辽宁大剧院设计的漆壁画《黄河颂》,就借用了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先运用了泼漆技法表现自由奔放、大气磅礴的东方民族精神,同时也考虑了西方的视觉冲击效果。在多元化格局日益形成的今天,漆画作为中国本土艺术的一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这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这也是我们每个漆艺工作者的责任。